賀~~本系列文章榮獲【2010第三屆iT邦幫忙鐵人賽】佳IT人生鐵人優選!!

Creative 本篇文章作者:摩登莎拉
本 著作 係採用
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2.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.
 

網路社群(Oine Community)又稱虛擬社群(Virtual Community)最早起源於我還未出生的年代──1980年代早期,美國一個主要提供學術使用的USENET網路,提供各大學電腦中心網路連結的服務,參與者可在USENET讀取他人或自身所張貼之訊息,藉此交流經驗,分享興趣。


民國89年,也許是年齡漸長,我很快的對那制式的:「安安,妳從哪裡來?」問句,感到反胃,於是我鮮少再使用「尋夢園聊天室」了。某天,一個新血來潮,買了本繪圖軟體軟體雜誌來打發時間,文章裡推薦了兩個網址:一個是cityfamily,另一個是pchome。就這樣我像發現新大陸似的,開始在「cityfamily社區」及「pchome資訊」進行研究考察。cityfamily成立於民國86年,主要經營理念為:「以『人』為出發,帶給台灣四、五、六、七年級生,一種新的互相維繫舊有情感,讓感情永久不散的動力……。」哈,我當初就是在這樣的思念情愁下,申請了cityfamily帳號,想不到經過了十年,cityfamily都沒將我的帳號刪除,而我的成員(好友)也從來沒有增加過。然而,沒有對話的社群,是沒有意義的,cityfamily在早期確實是一項獨具創意的線上社團,版面配置可媲美現在當紅的「部落格」,然而,cityfamily早期的會員互動功能並不是那麼完整,每位版主的定位也太小,例如我那一屆學校的XX科系總人數不到100人,扣除不上網的,對懷念母校沒興趣的,所剩人數寥寥無幾,再加上畢業時,email尚未流行,所以也沒有e化的方式可以去邀請大家加入,並且版主本人非常的懶惰,所以就算真有同學也看到了雜誌找到了這地盤,瞄了幾眼已經有人登記的母校社團卻是空殼一個,想必也是不值留戀。


台灣初期的虛擬社群乃以論壇/BBS為主要場所,其延伸的線上聊天室,因成員互動功能仍稍嫌薄弱,故逐漸演變成現今的虛擬社區及blog形態。HagelArmstrong1998 在《網路商機:如何經營虛擬社群》(Net gain : 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)一書中指出會員發展應有四個階段:1. 吸引會員2. 增加參與3.建立忠貞4.獲取價值。我個人認為這樣的順序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首先要有人潮才能有錢潮,在我之後將發表的主題裡,我也想討論關於大家在電子商務的迷思,就像很多社群網站,因為急於獲取價值,而把焦點全放在產品宣傳上,卻忽略了人群互動的回饋而導致網路創業的泡沫化。



註:本文所敘述之cityfamily乃為民國89年的使用回顧,有關cityfamily最新策略及活動,請逕至官方網站瞭解參閱(http://www.cityfamily.com.tw/)。

參考資料:http://epaper.lib.stu.edu.tw/9303/vc.htm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:摩登莎拉(99.10.10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摩登莎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